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「經脈」是什麼?

    「經脈」在兩千多年前的《黃帝內經》中便有記載:「夫十二經脈者,內屬于臟腑,外絡于肢節。」約略同時期的《難經》也提到:「經脈者,行氣血,通陰陽,以榮于身者也。」經脈者,行氣血,通陰陽,以榮于身者也。」可見得「經脈」一詞由來已久。一則以結構上的關係將人體的內外連結起來;二則從他能發揮的作用上說明「經脈」的存在。

結構與功能的異同

    兩者概念與邏輯上不盡相同,但卻同時使用了「經脈」這一個詞。而這樣的方式正說明了人類的思維方式。在嘗試理解事物時,人們最常使用的兩種方式,一種是眼見為憑,像是腳踏車的車輪是圓形的;另一種是從功能性上去理解他,車輪可以滾動,可以讓腳踏車向前移動。兩種論述都是針對「車輪」一詞做出客觀的觀察與描述,也是人們之間傳遞文字意涵的方式。

經絡的功能

    《難經》說:「經脈者,行氣血,通陰陽,以榮于身者也。」經絡學說便從這個地方去界定何為正常的生理功能,與怎麼樣的狀態下才是病理狀態?於是正常的經脈可以讓氣血運行,可以內外互相交流,如此才能讓全身都能獲得營養。反之,當某個地方得不到養分,就有可能是經脈受到阻塞,或是氣血無法來到這個患處,這個生病的地方。於是治療的方向變是打通經脈或是補氧氣血。通過這樣的理法方藥處置,患者回歸正常生理狀態。一再反覆驗證的假說,最終便累積成為了「經絡學說」。於是從治療經驗中累積發展出來的「經絡」,正是中醫理論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部份。


經絡的結構

    《漢書·王莽傳》中曾經提到一個故事。話說,東郡太守翟義造反,事敗被誅連三族,而其餘黨王孫慶於公元16年落網。王莽下令派太醫、御廚、屠戶將王孫慶活體解剖。史載:「翟義黨王孫慶捕得,莽使太醫、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,量度五臟,以竹筵導其脈,知其終始,云可以治病。」
    直到重回漢代的獨尊儒術,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,不可毀傷,孝之始也。方才停下了如此血腥的結構研究。近代也有一個關於經脈結構的趣聞,是1963年的「鳳漢體」事件。這個故事下個月再跟大家分享。


參考資料:

1.經絡的概念,臺北榮總傳統醫學科,陳方佩主任 http://wd.vghtpe.gov.tw/ctm/Fpage.action?muid=1015&fid=487
2.經絡的解剖證據,王新元 http://relativehumanity.tieus.com/web/cm/cm127.htm
3.經絡wiki 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BB%8F%E7%BB%9C#cite_note-1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